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中心 > 公司新聞 > 如何選擇選礦工藝中的脫水流程?
在很多選礦工藝中,脫水是一個必要的作業流程,常見的有精礦脫水、尾礦脫水、中礦脫水、分級脫泥等。脫水流程的選擇是否合適,對脫水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本文將詳細分析介紹如何選擇合適的脫水流程。
選礦產品脫水工藝流程的選擇,主要根據對脫水后的物料水分或濃度要求、物料的粒度差別以及物料與水的結合狀態來確定。一般結合設備選型同時考慮。
理想的液固分離過程應該是使液體和固體完全分開。實際上沒有這種設備。在一般情況下,總會有細粒固體物料殘留在液體中,同時也會有一部分液體留在固體中。濕精礦中水分存在的形式可分為結晶水、蓄積水、表膜水、毛細水及重力水,不同形式的水對礦粒有不同的作用。
因此,脫水方法的選擇與脫水物料的粒度關系密切。粗、中粒精礦的脫水常采用自然脫水法或機械脫水法,其設備簡單,脫水效率較高,能將大部分重力水脫除。脫水后精礦含水約為5~10%;細粒精礦(如浮選產品)脫水,一般采用濃縮和過濾兩步作業。通過濃縮可除去大部分重力水,濃縮產物含水約為40%~60%;經過濾可除去剩余的重力水及大部分毛細水,濾餅含水一般為8~15%。在寒冷地區當精礦運輸距離很遠或對精礦含水量有特殊要求時,一般應進行干燥,使其中的水分降低到百分之幾或千分之幾,以防凍結并節省運費。
在濃縮及過濾細粒精礦時,為了使細顆粒更快地沉降,有時往礦漿中加入電介質、疏水劑或高分子凝聚劑等,以促使細粒固體凝聚成團,增大其沉降和過濾速度。對細粒磁性精礦,可采用較廉價的磁團聚(經過預磁)辦法,促使其加快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