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中心 > 選金新聞 > 我國礦業海外開發投資面臨困境分析
目前我國礦業企業境外勘查開發投資規模在不斷擴大,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從我國境外勘查開發投資面臨的諸多壓力來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企業以及金礦選礦設備企業面臨著一些外部和內部不利環境,需要境外投資的企業提前有所準備。
外部不利環境主要體現在,我國企業在境外勘查開發投資和并購過程中,面臨來自投資所在國從政府、企業、社區民眾以及媒體的各種壓力;面臨實力雄厚的跨國礦業公司的強勢競爭;來自日本、印度等資源需求國的競爭等。內部不利環境主要體現在政府表面協調,實則不協調;勘查和礦山企業整體實力和能力較弱,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政府和企業之間不協調,企業和企業之間不協調;配套支撐體系不健全等。體現在以下幾點。
1.國際輿論的圍攻
自我國宣布“走出去”戰略以來,一直處于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金融危機后,我國資源企業加大境外投資力度和規模,更引起國際輿論界廣泛評論。以我國國企進人澳大利亞洽談資源并購合作事宜為例,“由中國控制澳大利亞的公司和資源非常危險”,“中國將把澳大利亞的礦業資產國有化”,“中鋁今天控制力拓,明天就會發展為中國國家投資公司控制我們的公路、公交或私有水公司”,“憑借中鋁這個工具,中國政府的干預不會到此為止”,“澳從不允許政府資金控制礦產項目”,“北京在把澳大利亞變成其經濟的分支機構”,“這并非外國投資問題,這是讓另一國政府在澳資源中擁有股份的問題”等言論充斥媒體。澳大利亞暢銷報紙《澳大利亞人》開辟了“對中鋁說不”的專欄,更有人把中國政府的支持稱作“大紅支票簿”。西方國家對持續升溫的中非合作,散布中國新殖民主義的言論。
2.在發展中國家的項目遭遇各種困難
和發達國家不同的是,很多發展中國家明確表示歡迎我國國有企業,主要原因是民營企業信譽不好,金融危機后拋下業務逃掉,這些國家認為國有企業更可靠。但從我國礦業企業在非洲、周邊地區礦業投資情況看,也面臨著很多不確定問題,隱性成本較高,需要國內企業注意。
3.遭遇政治風險
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政權頻繁變更、礦業政策繼承性差、政局不穩,政權一旦變更,礦業項目就要面臨重新談判終止。民主剛果、幾內亞等國在新政府上臺后重新審查礦業合同。我國地勘單位在阿爾及利亞、泰國也遭遇到政府變卦,項目被擱置或協議作廢的問題。對實行長線項目的公司來說,這一點需要警醒。
此外,某些國家政策不透明,政府腐敗。我國境外風險勘查項目多在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政府腐敗嚴重,很多勘查項目被索賄。我國地勘單位在某國的項目,僅保安費用就被索要800多萬元人民幣,已接近該項目勘查的總費用。有的企業花費了500多萬元,礦業權都沒拿到,進退兩難。還有的企業僅礦業權申請,就長達8年,由于當地政府腐敗及故意拖沓,項目仍未啟動,造成嚴重浪費。